龍目井

「龍目井」位於鼓山區龍井里龍泉寺旁,即柴山登山口龍泉寺與龍泉宮一帶,清鳳山八景「龍岩冽泉」即此。因位於柴山腳下,地質屬珊瑚礁岩,每逢雨季來臨時,地底吸附豐沛的水量,泉自然湧出,後人稱之為「龍泉」。目前龍目井庄所稱的位置約略在鼓山三路以西、明德路以北、柴山以東、新疆路以南所圈劃出的區域範圍。
相傳早期有先民引水泉開鑿二口水井,作為灌溉農田或民生飲用,因此二井相連如龍之雙目,因此稱這兩口井為「龍目井」,慢慢就成為地名。《臺灣府志》:「龍目井,並相連狀如龍目,故名。」
但是也有一說,龍目井所指的是天然湧出的石井。重修鳳山縣志(1764):「龍目井,一在打鼓山麓。夏出泉罅,夏秋雨潤,湧泉如噴雪翻花,潺湲遠聞;冬春稍細。然築為陡圳,可灌田百餘甲;汲以煮茗,清甘異常。極旱不竭;凡有亢旱,官民禱雨於此。」《鳳山縣采訪冊》「山麓有一嚴,泉水出自石罅,夏秋之間雨量豐沛,泉湧如霧翻花,潺潺之聲,數里之外仍可遠聞。」

龍目井龍泉宮

廟  額:龍泉宮
主  祀:天上聖母
配  祀:福德正神、註生娘娘

廟史沿革:
龍目井位在柴山山腳下,是高雄市民進入柴山登山健行,做戶外生態觀察時重要的登山入口,不論是平時或假日,許多愛好登山的市民,都會自四面八方蜂擁而至。
龍目井剛開拓的時候,相傳居民只有數十戶,因為靠近柴山,因此都以務農還有上山砍柴維生,生活過得非常儉僕。乾隆四十四年(1779),庄民為了祈求生活的安定和平安,因此在龍泉宮現址搭蓋福德祠一座,奉祀福德正神。
後來,相傳有一位林姓的先民在清乾隆四十九年(1784)的時候,攜眷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慶湖保方保社遷徙來臺,隨身奉請故鄉的天上聖母神像隨行。林姓先民來到臺灣以後,定居在龍目井,並將天上聖母供奉於自家中,除日夜燒香奉茶以外,也讓鄰近的庄民朝拜。
後來,天上聖母香火日益鼎盛,經庄民擲筶請示天上聖母後,經媽祖指示龍目井是難得的「龍吐甘泉穴」,因此要在此地駐駕奠基,可暫時與福德正神同祠。
但是日子一久,林姓先民鑒於福德祠內部過於狹小,將媽祖供奉在一隅,有失莊重,因此發動庄民捐資重建,同時增塑天上聖母大媽、三媽金身與福德正神合祀。從此以後香火鼎盛、神威遠播,庄內人口亦日益興盛,逐漸成為龍目井庄民之信仰中心。
大正十八年(1929)龍目井有另外一位林姓的商人,因未經商的原故經常來往兩岸之間,某次至廈門經商順道前往媽祖信仰發源地湄洲天后宮,請回湄洲媽乙尊奉於廟內;昭和七年(1932)再由信徒發起重建,獲庄民一致響應,落成後奉天上聖母旨意命名為「龍泉宮」;民國三十六年增建兩廂;民國八十一年因廟堂老舊,董事會召開信徒大會,經會議決議成立重建委員會,並於同年動工重建龍泉宮。於民國八十五年完工,舉行慶成五朝祈安慶成建醮大典。

鳳邑舊城城隍廟全球資訊網

電話:07-5832356
地址:813高雄市左營區店仔頂路1號
電子信箱:bosker514@yahoo.com.tw
LINE- ID:

服務地點